CHN中国传统

您的位置:首页 > 传统工艺

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毛纺织和擀制传统技艺,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在中国绝无仅有。它在古代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的制作中,有着极其重要和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以羊毛为主要原料的凉山彝族传统服饰,主要以“佳史”的擀制和“瓦拉”的纺织为主。佳史,汉称披毡,是凉山彝族的一种基本服饰,是彝族群众的生活必须品之一。佳史,主要以羊毛擀制而成,羊毛选料以柔软的羊毛为上品。擀制袈什的工具有竹席、弹弓、夹板、竹帘等。瓦拉是另一种有代表性的彝族服饰,是一种独特精湛的传统工艺传承。其工艺含有剪毛、捻线、弹毛、搓线、织毛布、缝制等技艺。据古彝文《起源经》记载,彝族弹毛擀毡,创始于先祖阿约阿先时代,而纺线织布,则始于彝族英雄支格阿龙的母亲蒲嫫列依。

  如今,凉山彝族毛纺织和擀制工艺技艺,由于受到外来文化和现代商品市场的冲击,受到了很大影响。更因为由于本身制作工序复杂、费工费时,从事毛纺织和擀制技艺的工匠越来越少,掌握精湛毛纺织和擀制技艺的工匠更是少见。昭觉彝族毛纺织种类繁多,独具特色。然而传统彝族毛纺织只有在重大节日和盛会如在旅游景点民族村和民俗村等特殊场合得以目睹。彝族毛纺织产业化围绕社会经济发生的新变化,如何去迅速满足一个新阶段的新需求,如何将彝族文化内涵、人文资本营养和融入了世界时尚潮流的社会文化心理汇集起来,这是昭觉彝族服饰产业化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深入研究的首要问题。

  2008年彝族毛纺织及擀制技艺被列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